分类体系
分类风险体系
巴基斯坦将医疗器械分为 A(低风险)、B(低 - 中风险)、C(中 - 高风险)、D(高风险)四级。这种分类依据器械的预期用途、技术特性以及潜在危害来确定。像我们常见的压舌板、一次性口罩就属于 Class A,而心脏瓣膜、植入式除颤器则被归为 Class D。
其分类规则参考了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的指南,同时还融入了本地实践考量。例如,对于含药物器械(Rule 13)以及动物/人体组织器械(Rule 14),直接划定为D类,这一举措极大地强化了生物安全监管。
分组管理
为了简化注册流程,巴基斯坦把器械分为 “单一”“家族”“系统”“套件” 等类别。符合条件的系列产品能够以组为单位进行注册。就拿体外诊断试剂盒(IVD Kit)来说,它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注册,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
许可与注册
双轨制许可
在许可制度方面,巴基斯坦实行生产许可和进口许可双轨制。生产许可要求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和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许可有效期为 5 年,并且可以申请续期。
进口许可则需要进口商提供原产国自由销售证明、授权协议(像CE认证、WHO预认证等),同时进口商要对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负责。
注册分级管理
注册管理上也有明确的分级。Class A医疗器械仅需进行登记Enlistment,流程相对简单;
而 Class B/C/D医疗器械则需进行注册(Registration),除了要提交技术文档、临床评估数据外,境外生产企业通常还需接受现场检查,不过来自美、欧等认可地区的企业可获豁免。
进出口监管
进口豁免与特殊许可
在进口方面,对于个人和医院用途有特殊规定。少量医疗器械可凭借个人行李或通过医院申请进口,无需注册,但必须符合 “非商业用途”“数量合理” 等条件。
对于捐赠器械,即使未注册也允许进口,但需要提供原产国自由销售证明,并且严禁用于临床研究或在市场上销售。
紧急使用授权
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如疫情、灾难)期间,巴基斯坦医疗器械委员会(MDB)可以快速审批紧急使用的器械,以此灵活应对突发的医疗需求。
标签与语言
强制信息披露
医疗器械的标签在巴基斯坦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包含许可证号、注册号、MRP(最高零售价)、制造商 / 进口商信息、使用说明、风险警告等关键信息。
在语言方面,英文是主要的标签语言,不过家用器械还需要同时标注乌尔都语,充分考虑了本地用户的理解需求。
特殊器械标签
不同类型的特殊器械也有专门的标签要求。植入式器械需标注 “仅供合格医师使用”,一次性/可重复使用器械要明确标识,体外诊断试剂则需注明检测原理、样本类型等技术参数。
质量与售后
全流程质量控制
在质量控制上,制造商需要建立ISO 13485质量管理体系,进口商则要确保供应链各环节(存储、运输)符合良好分销规范(GDP)。如果涉及外包生产或分析,还需要单独申请 “外包许可”,合同双方要明确质量责任,并接受MDB的现场检查。
上市后监控与召回
巴基斯坦建立了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口商和制造商一旦得知境外有监管措施(如他国召回、禁售),需在30天内进行报告。MDB有权强制召回不安全的器械,企业接到通知后需在15天内执行并反馈。
本地化机构与流程
医疗器械委员会(MDB)
MDB在巴基斯坦医疗器械监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由医学、工程、药学等多领域专家组成,负责许可审批、分类争议裁决、召回决策等工作,保障了技术评估的专业性。
费用与上诉机制
法规明确了各类申请费用,比如 Class D进口注册费为50,000卢比,而且费用不可退还。如果相关方对MDB的决定不服,可以向 “上诉委员会” 申诉,获得司法救济途径。
国际与本土
在法规制定上,巴基斯坦积极接轨国际标准,采用全球医疗器械命名法(GMDN)、IMDRF 分类规则,认可CE认证、WHO预认证等,这大大简化了境外产品的注册流程。
同时,也充分考虑本土实际情况。对救生设备(如心血管器械),实施更严格的监管;禁止未注册器械通过indentation(代购)进行商业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