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医疗器械的关键元件均有明确的法规标准。
中国的GB9706系列标准对医用电气设备的关键安全部件和性能部件做出详细规定,YY/T0316(等同ISO14971)要求企业对医疗器械的关键元件进行风险管理
欧盟MDR和 IVDR 要求医疗器械具备可追溯性,所有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和主要功能的元件都应被纳入关键元件管理。
美国 FDA 的510(k) 和PMA申报也涉及关键元件变更的监管要求。
因此,企业在定义关键元件时,必须充分参考适用法规,以确保产品符合市场准入标准。
关键元件通常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的核心功能和性能稳定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识别:
核心功能实现元件
直接决定产品主要功能的元件是关键元件。例如,血糖仪的血糖传感器将葡萄糖浓度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芯片对该信号进行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血糖值。这两个元件决定了设备能否准确测量血糖,因此属于关键元件。再比如,超声设备的换能器决定了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是核心功能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可或缺的支持元件
除了直接实现核心功能的元件,一些用于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的元件也可能属于关键元件。例如,手术无影灯的灯泡虽然是发光核心部件,但其散热风扇和散热片也同样重要。若散热不良,灯泡过热可能导致光衰或损坏,影响手术照明效果,甚至影响手术安全。因此,散热系统也应被纳入关键元件管理。
关键元件的识别还需要考虑其失效对患者安全和设备性能的影响。
高风险元件
某些元件如果发生故障,可能直接导致患者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这类元件应被视为关键元件。例如,心脏起搏器的电池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电量异常或漏液,可能直接导致起搏器停止工作,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电池属于起搏器的关键元件。人工呼吸机的气流控制阀、电动手术台的升降控制模块等也都是高风险元件。
易失效元件
在产品正常使用寿命内,容易出现老化、损坏或性能下降的元件,若其失效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或有效性,也应被认定为关键元件。例如,医用监护仪的显示屏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模糊、色彩偏差或数据丢失,影响医护人员读取生命体征数据,进而影响诊疗决策,因此监护仪的显示屏也是关键元件。
关键元件的选择还涉及成本和供应可行性。
高成本元件
在医疗器械总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的元件通常是关键元件。这类元件不仅体现了产品的核心价值,而且更换和维修成本较高。例如,高端 MRI 设备的超导磁体制造成本极高,是影响MRI设备性能的决定性部件,因此是关键元件。
难以替代的元件
市场上难以获取或替代的元件通常也属于关键元件。这些元件可能受到技术壁垒、专利保护或定制化规格的限制,导致更换困难。例如,一些高端进口医疗器械使用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在国内没有可替代产品,一旦供应链受限,设备可能面临停产风险。因此,这类芯片应被纳入关键元件管理,并制定供应链保障方案。
企业需要建立完整的关键元件清单,以确保生产、质量控制和售后维护的有效性。关键元件清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元件名称、型号、规格(如血压计的压力传感器,需注明测量范围和精度);
-
生产厂家及供应商信息(确保供应链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
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如 ECG 监护仪的放大电路模块需符合 IEC 60601-2-27 标准);
-
在医疗器械中的具体作用(便于风险管理和法规合规);
关键元件的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技术发展和法规变化。
技术升级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某些元件可能被更先进的产品替代。例如,血氧仪的光电传感器技术不断进步,新型传感器可能在精度和耐用性上优于旧型号,企业需要及时评估是否进行更换,并更新关键元件清单。
供应链变化
如果关键元件的供应商发生变更,或者现有供应商出现质量问题,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其质量稳定性和法规符合性。例如,某些高端医疗设备所用的光学透镜原材料供应商因政策调整无法继续供货,企业必须寻找新的供应商,并进行验证测试,以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法规变更
法规更新可能导致关键元件管理要求的变化。例如,欧盟 MDR 对可追溯性要求更严格,制造商需要确保所有关键元件的供应链可控,企业需建立更完善的供应商审核和变更管理流程,以符合新的法规要求。